VirtualApp是一个开源的Android App虚拟化引擎,允许在其中创建虚拟空间,并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运行其他应用。通过阅读源码及动态调试,基本了解了其运行原理,在此记录。
本质
Android应用隔离是基于Linux系统的多用户机制实现的,即每个应用在安装时被分配了不同的Linux用户uid/gid。而在VirtualApp中,client应用(通过VirtualApp安装的应用)与host应用(即VirtualApp本身)是具有相同用户uid的。
因此,VirtualApp在运行时,包含以下三部分:
- Main Process,进程名io.virtualapp,主要负责VirtualApp用户界面及应用管理
- Server Process,进程名io.virtualapp:x,主要负责系统服务的代理,是通过Content Provider启动的
- VApp Process,进程名io.virtualapp:p[0-…],作为将来运行client应用的进程,当client应用启动后,其进程名会更新为client应用的包名
下面是在VirtualApp中运行应用后通过ps
命令得到的结果:
可以看到,以上进程,均是以VirtualApp的用户uid运行的。因此,Android应用隔离此时不再适用,我们可以对client应用进行hook而无需root权限。
运行流程
从启动VirtualApp到运行其中的应用,大致流程如下:
启动host应用
我们启动VirtualApp,其Application为io.virtualapp.VApp
。在attachBaseContext()
方法中会调用到com.lody.virtual.client.core.PatchManager#injectInternal
,但此时为Main Process,不进行系统服务的替换。
启动Server Process
host应用会进行一些初始化,其中就包括获取全部已安装应用,这会调用到com.lody.virtual.client.core.VirtualCore#getAllApps
。而这一方法最终会访问com.lody.virtual.server.BinderProvider
。由AndroidManifest.xml可知,该provider会运行在新进程io.virtualapp:x中,即Server Process。
由于在新进程中启动组件,同样会首先创建该应用的Application,因此也会调用到com.lody.virtual.client.core.PatchManager#injectInternal
。此时,会进行相应系统服务(ActivityManager和PackageManager)的代理构造和替换。
启动VApp Process
点击一个已安装应用,此时会通过替换掉的系统服务访问真实的系统服务(主要是ActivityManager),并在新进程中启动组件com.lody.virtual.client.stub.StubActivity.C0
。由AndroidManifest.xml可知,该进程具有后缀:p0。
同样的,在该Activity组件启动之前会初始化io.virtualapp.VApp
,并在com.lody.virtual.client.core.PatchManager#injectInternal
中完成系统服务的代理构造和替换。
启动client应用
此时,真正的client应用尚未启动,进程io.virtualapp:p0仅仅是作为一个placeholder。StubActivity会从Intent中获取到client应用的相关信息,并修改自身ActivityThread的handler。随后调用startActivity启动client应用。
由于之前Server Process和VApp Process都已完成了相关系统服务的替换,这里会完成client应用的bindApplication调用、构造client应用的LoadedApk,并通过反射完成真正的Application和Activity的创建。
最终,client应用便运行在了我们的VApp Process中。
系统服务的代理和替换
VirtualApp之所以能够实现虚拟空间,是因为其对许多系统服务进行了代理和替换。因此,这部分便是整个框架的核心。系统服务运行在system_server中,Android应用调用系统服务,是通过Binder机制进行IPC。因此,应用所持有的是系统服务的BinderProxy,通过对这些BinderProxer构造代理并替换,便实现了对系统服务的代理和替换。
具体地,我们以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patchs.am.ActivityManagerPatch
为例,这个类实现了对ActivityManager服务的代理和替换。
代理的构造
可以看到,这个类的注记中包含了大量类名:
而这些列出的每一个类,对应于一个方法的hook,例如,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patchs.am.StartActivity
是ActivityManager服务的startActivity
方法的hook。这些类均继承自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base.Hook
,包含了方法beforeCall()
, call()
, afterCall()
,这些方法便是hook的具体内容。
ActivityManagerPatch
在创建时,会调用到其父类的方法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base.PatchDelegate#onBindHooks
。这里会检查上述注记中列出的hook,并对符合条件的hook调用addHook()
方法:
而addHook()
最终会调用到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base.HookDelegate#addHook
,其实质便是将这个hook添加至映射表internalHookTable
中:
internalHookTable
维护了所有的hook,以hook的名称(一般就是所hook的方法的名称)作为key。随后,在com.lody.virtual.client.hook.base.HookDelegate.HookHandler
的invoke()
方法中,查找表
internalHookTable
中是否包含将要执行的方法名;如果有,则依次执行对应hook的beforeCall()
, call()
, afterCall()
:
而这里的类HookHandler
,就是构造的Java代理的Handler:
对于ActivityManagerPatch
来说,这里的baseInterface便是原始的BinderProxy: ActivityManagerProxy
综上,我们根据baseInterface,为其构造了代理mProxyInterface。从而访问mProxyInterface时,便会执行HookHandler
的invoke()
方法,进而查找internalHookTable
,对设置了hook的方法执行hook。
系统服务的替换
如之前所说,对系统服务的替换,是通过对应用所持有的系统服务的BinderProxy进行替换的。以上是构造代理的基本过程,那么如何将应用所持有的BinderProxy替换成我们构造的代理呢?回到ActivityManagerPatch
,这个类的inject()方法完成了实际的替换工作:
ActivityManagerNative.gDefault
便是应用所持有的原始ActivityManagerProxy
对象,通过Java反射,将替换成为getHookDelegate().getProxyInterface()
。而替换的内容,便是我们所构造的代理mProxyInterface
。
由此,我们完成了对系统服务进行代理和替换的整个过程。随后,在调用系统服务时,便会执行以下操作:
- 访问BinderProxy的代理,即我们设置了hook的代理
- 根据hook的具体内容操作,对数据进行处理;需要调用原始系统服务时,访问原始的BinderProxy
- 真正的系统服务接收到Binder,进行处理并返回
总结
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到,VirtualApp在原有系统服务之上构造了代理,进而为其中的应用搭建了一套虚拟环境,应用可以无感知地运行在这其中。更进一步,我们可以设置这套虚拟环境,使其实现应用多开、非侵入式应用hook等高级功能。
参考资料
- https://github.com/asLody/VirtualApp
- https://github.com/prife/VirtualAppDoc
- http://gityuan.com/android/